透过“税眼”,看常德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
日期: 2024-08-06来源:中国税务报
常德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东临洞庭湖,西接黔渝,南通长沙,北连荆襄,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常德因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 ,且水系发达,河湖众多,拥有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河长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432条及湖泊、沼泽、水库、池塘等各种形态的湿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以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名片,赋予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巨大潜力。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无论是从农业产值、农产品质量,还是从农产品企业发展态势来看,常德都是湖南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业大市。其中,从农业产值来看,2021年—2023年,常德农业总产值(含农林牧副渔)分别为845.15亿元、896.6亿元、897.3亿元,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粮食产量连续20年居湖南省第一。目前,全市共有8个国家商品粮基地,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面积、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前列。从农产品质量来看,常德实现连续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零事故,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9.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是全省首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从农产品企业发展态势来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上市企业5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8家、省级龙头企业102家、市级龙头企业315家。从整体来看,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基于在基层税务机关的工作经验,结合税务部门掌握的数据,笔者透过“税眼”观察分析常德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后发现,常德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常德农业发展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就是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产出相对较低,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不高。
从盈利能力看,常德农产品加工企业体量不大、盈利率低,面临“盈利增长之困”。与此相适应,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库税收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较低,这一方面是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了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常德农产品加工附加值低,整体盈利状况不佳,企业利润微薄,税收贡献率不高。
从经营主体看,常德农业企业优势不优、强势不强,面临“产业升级之困”。从发展规模看,在全市700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只有425家,占比6%。从产业结构看,常德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体上以粮食加工、畜禽养殖加工、茶叶加工等为主,同类型产品较多,在精深加工、创新驱动等方面成效不显著。
从产业发展看,常德农业企业品牌不响、竞争力弱,面临“科技人才之困”。从税收数据看,这几年,全市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多,研发费用占总应税销售收入的比重不高。大多数企业与龙头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研发投入不足。同时,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多靠近原材料产地,普遍位于城郊或乡镇,工作环境和薪资水平难以吸引、留住人才,没有力量来大力培养涉农人才。由于缺少研发投入,常德农产品在市外的市场占有率低,品牌影响力也较低。例如,金健米业的销售市场70%在湖南省内,仅30%销往省外其他地区,金健品牌虽然在湖南省内小有名气,但在全国知名度不高。
笔者认为,常德农业要想突破发展困境,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必然选择。具体来说,应坚持融合发展思路,增强各项支持政策的“造血”功能,努力构建“每个县市都有特色产业、每个乡镇都有龙头企业、每个村居都有一批能人投资兴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局面。同时,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参股、品牌输出、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农业资源和产品品牌,引导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以管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精深加工比重。税收作为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在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发挥导向作用。具体到税务部门,应该在税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因地制宜,用可感、可及的创新举措,引导更多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创新驱动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常德建设成为省内顶尖、中部一流、全国闻名的农业强市。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常德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