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粮食产业园迈向合成生物新蓝海
日期: 2025-11-26来源:浙江日报
(记者 周杭琪 通讯员 何臻臻 郑宁) 一船船玉米从东北南下,抵达位于定海的宁波舟山港老塘山码头后,即可“坐上”传送带直达舟山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玉米筒仓。经过分离、提取、精制等工艺,它们化作各类糖醇、食品配料等,身价猛增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站在舟山粮食产业园高处,望着总投资25亿元的年产20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项目(一期)落地,华康生物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借助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企业还将研发出阿洛酮糖等更多高端产品。
作为浙江唯一集大宗粮油中转物流、仓储、加工、交易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粮油产业基地,位于定海工业园区的舟山粮食产业园进口粮食中转物流量占全国比重近20%,集聚起40余家粮油企业,年粮食加工能力达400万吨,粮油加工产值近百亿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随着我省加快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定海正重点布局合成生物产业,构建粮油产业循环经济,推进粮食产业功能岛建设,赋能舟山九大现代海洋产业。”定海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姚庆介绍,依托华康在糖质原料领域的平台供给优势,当地正全力构建“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推动定海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高地。
走进舟山华康生物科技公司的厂区,只见山梨糖醇等10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一辆辆满载产品的卡车来回穿梭。公司相关负责人直言,尽管相比传统玉米主产区,在定海设厂每吨成本要高出约10%,但看好当地江海联运直达航线贯通南北、粮食进境效率位居全国前列等优势,企业仍用真金白银投资定海。
这份信任,换来了倾力回报。借助舟山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党建联建协调机制,定海创新实施项目“分期验收”模式,使山梨糖醇产线验收时间较原计划提前了3个月,提前创造了5000万元产值。“一期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30亿元;而上马合成生物产线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展望未来,企业负责人充满信心。
行业巨头的选择,吸引产业链下游企业争相涌入。连日来,姚庆的一天常常被咨询电话和会见客商填满,忙得不亦乐乎。
考虑到合成生物产业因工艺差异,对用地类型需求多样,定海工业园区已规划出1000余亩合成生物产业招商用地,并装备配套齐全的污水处理设施,具备固(危)废处理能力。目前,舟山粮食产业园已和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涵盖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研发、招商资源共享、项目培育孵化等领域。更值得期待的是,产业园对面,一个合成生物产业园区已纳入规划,为产业链延伸预留充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