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时代坐标、价值锚点(“两山”深解委员说)
日期: 2025-08-05来源:人民政协报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国能共享号”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20年来,“两山”理念深入人心,引领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学指引美丽中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有力促进能源行业向绿、增绿、扩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发展奇迹,彰显了强大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
“两山”理念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智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理论维度重塑了能源与生态的关系认知,从历史维度凝聚了能源转型升级的宝贵经验,从实践维度指明了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能源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时代坐标和价值锚点。
在能源开发领域,“两山”理念关系认识的三阶段演进,体现尤为典型。从20世纪80年代“有水快流”大力发展小煤矿,到“十一五”以来推动建成世界最大清洁高效燃煤发电体系,再到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碳市场的发展历程,是三阶段的生动体现。“两山”理念打破了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二元对立悖论,以及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的悲观预言,指明了能源与生态和谐统一的发展之路。
——提供了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范式指引。一方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约束向内生动力转变,生态环保规制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和理念更新,逐步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油气领域以新一代石油工程绿色技术推动“零碳”勘探开发,煤炭领域形成充填、保水等一系列绿色开采工艺,煤电领域超半数机组完成灵活性改造,风电光伏技术装备实现“弯道超车”并更加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另一方面,生态价值认同驱动产业发展逻辑重构,改变传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被动适应的规律,能源企业更加注重将生态要素与生产方式整合,引领商业模式变革。塔山循环经济园区、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腾格里“沙戈荒”能源大基地等多能互补新模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生态融合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
——促进了能源产业绿色发展的伦理升华。“两山”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要理论,重塑能源产业价值链,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能源产业将生态价值纳入生产力要素体系,将伦理规范转化为能源开发的制度设计,不断健全完善能源开发与生态治理协同的发展机制,生态补偿、绿色政绩考核、“三区三线”等一批政策落地见效,“绿色账户”等创新制度将生态保护转化为公民行动。
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不是发展的对立面,而是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两山”理念有力指引国家能源集团绿色发展实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绿色低碳成为时代主题。能源产业需通过转型升级、技术迭代等多维路径,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回答好时代之问、发展之问,体现能源担当、能源作为。
作为骨干能源央企,国家能源集团肩负能源保供压舱石、能源革命排头兵的职责使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主攻方向。
重组成立以来,我们坚定不移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路前行,同步抓好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
一、煤炭绿色智能开发引领行业。高效统筹煤炭开发利用和生态治理,推动低损化开采,增强碳汇能力,打造“生态矿区、绿色矿山、清洁煤炭”,形成“神东、宁乌、蒙东、新疆”4个亿吨级绿色矿区开发格局,国家级绿色矿山占比48%,煤矿智能化发展引领行业,煤矿全员工效达全国平均5倍。高效绿色开发露天矿,在准能矿区攻克大型露天矿开发和保护协同课题,打造“煤海塞罕坝”,生态修复案例入选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矿山生态旅游区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二、煤电清洁高效转型成果丰硕。坚决做好煤电大事,一体推进源头减碳、过程控碳、末端固碳,超(超)临界机组占比62.2%,常规煤电机组100%实现超低排放。强化煤电节能降碳,生物质掺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煤电污染物“近零排放”,首创烟气深度减排技术,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推动“高效煤电﹢CCUS”,建成亚洲最大的煤电CCUS项目。
三、可再生能源规模质量发展换挡提速。“十四五”以来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7895万千瓦、占新增装机的74%,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规模达到1.4亿千瓦,风电装机规模保持世界第一。大力发展新能源,牵头开发宁夏腾格里、甘肃巴丹吉林等国家“沙戈荒”大基地,投运全球最大开放式百万千瓦级海上光伏项目,“国能共享号”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开创“绿色能源﹢蓝色粮仓”自然经济新模式。建成玛尔挡水电站,打造千万千瓦级“水光蓄储”一体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