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虚拟电厂 县域能源转型的智慧答卷
日期: 2025-07-01来源:浙江日报
■ 杨吟 钱奕童 钱菊香
盛夏来临,各地用电需求高企。
在浙江嘉兴平湖,电力人却没有大战前的一丝慌乱。这里看不到高耸的烟囱,却有一座特殊的“电厂”在高效运转——它就是由国网平湖市供电公司打造的虚拟电厂。它不直接发电,更像是一位智慧的调度师,在关键时刻精准调节电力供需,有效缓解区域电力供应压力,为构建更灵活、更绿色的新型电力系统探索出一条县域新路径。
嘉兴平湖,一场静水流深的能源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唤醒沉睡的“能源神经元”
走进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能看到虚拟电厂带来的切实改变。作为应急机动企业,景兴纸业每年积极参与迎峰度夏需求侧响应。在高温来临前,企业启动所有制浆线储备浆料,待用电高峰时释放储能、调整生产频率,将耗电量小的任务安排在“削峰”时段,耗电量大的安排在“填谷”时段。经测算,在平湖市用电高峰时,景兴纸业每小时可节省约2000千瓦时电量,既保障自身生产,又为该市有序用电贡献力量,还能获得相应的电力保供补助。2024年,景兴纸业收到了36万余元的补助。
“虚拟电厂就像一个智能管家。”国网平湖市供电公司虚拟电厂项目负责人吴林峰形象地比喻道。它打破传统电力系统界限,将散落在城市各处的工厂屋顶光伏、企业储能设备、楼宇空调、5G基站备用电源等能源,编织成一张智能互动的网络,甚至连电动汽车充电桩、景观照明等离散资源也纳入其中。在迎峰度夏等用电需求大的时期,各虚拟电厂运营商通过参与需求响应、辅助服务等,减轻电网负荷,调整用电平衡。
2020年底,当平湖创新开展县域虚拟电厂探索时,这片土地上的能源资源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短短几年间,借助“物联网通信+互联网聚合”技术,平湖虚拟电厂已将120家工业企业、储能设施、自备电厂等资源纳入管理,构建起一个总调节能力达11万千瓦的动态资源池。这相当于在不新增实体电厂的情况下,为近10万个家庭提供了稳定的电力支撑,调节能力约占2024年当地最高用电负荷的9.4%。
AI指挥官让调度更“聪明”
走进平湖供电公司的调控分中心,虚拟电厂实时监控系统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指挥官”,动态展示着各类资源的运行状态和调节潜力。其精准调度的背后,是一套智能管理体系在支撑。
“负荷画像”技术是精准对接资源的关键。通过对356个用电大户的深度调研,国网平湖市供电公司为他们绘制了专属的“能源肖像”。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虚拟电厂平台精准调动4家企业的17.1兆瓦负荷,在缓解电力需求的同时,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在响应电力需求的过程中,“虚拟电厂”以数字赋能打通电力调度、配电自动化系统等数据接口,动态获取网架调整、辖区负荷预测、供电能力异常等负荷调节关键数据,构建可调资源与电网拓扑节点动态映射,实现精准监测、远程控制、快速响应。
多方共赢的能源“新生态”
平湖虚拟电厂的探索,已超越了单纯的电力保供,正逐步成为驱动能源生态优化、实现多方共赢的价值枢纽。
资源的经济价值在市场中得以体现。平湖成立了电力负荷管理中心,现阶段正在推进平湖虚拟电厂注册接入省平台参与需求响应、市场化交易。目前,平台具备4.54万千瓦削峰能力,可下调能力12.34万千瓦;储能具备3.34万千瓦填谷能力,4.04万千瓦削峰能力。
南方水泥公司通过调整生产计划“移峰填谷”,30天内减少了电费支出7.7万元,实现了“节电不减产”。作为“负荷聚合商”,平湖虚拟电厂代理众多中小用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自2021年以来,用户参与收益较单独行动平均提高了43%。
今年,有关部门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电力安全保供决策部署,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还新增通过了虚拟电厂聚合落实电力负荷管理措施的新方式,重点引导柴发、储能等用户积极通过虚拟电厂聚合参与日前约定型需求响应,获得收益按比例分成。
更重要的是,平湖模式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2023年,嘉兴市级的虚拟电厂管理平台整合了平湖等县级资源,接入规模跃升至576.73万千瓦,实现了更大范围的“源网荷储”协同互动。这种从县域试点到市域推广的路径,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了有价值的实践样本。
在能源转型与数字化浪潮的双重驱动下,虚拟电厂作为电力领域的创新模式,正逐渐成为保障电力稳定供应、推动能源绿色发展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