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浙江下一步怎么玩
日期: 2025-04-02来源:浙江日报
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到周末,湖边、田间、景区就搭起了一座座帐篷,人们带上户外运动装备,走出家门感受春光,“春日经济”正在持续升温。
户外运动装备,撑起了一个万亿市场——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
在这个万亿产业中,“浙江制造”已经打下了深深烙印——从露营帐篷、登山杖到冲锋衣,浙江已成为全国户外运动产业集群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之一。
浙江如何抓住户外运动产业机遇?“户外+”又将如何重塑浙江小城业态?
“隐形冠军”遍布浙江
在这个快速崛起的万亿赛道中,浙江已经拿下多个“隐形冠军”。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肖亮告诉记者,相比传统消费品,户外运动具备高黏性、高复购、场景化等特征,能够带动乡村旅游、餐饮民宿、装备制造、赛事培训等相关产业发展,激活农村经济,创造更大市场增量。
“浙江的户外运动装备企业,大多由过去的日用品行业转化而来,从过去的行业代工者、追随者,到如今形成规模的引领者,浙江的户外运动装备已经建立了专业性强的壁垒。”肖亮总结。
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浙江的“隐形冠军”特点之一,是以地域的产业集群形式出现。
宁波市宁海县深甽镇在2010年被授予“中国运动杖之乡”称号,全国运动杖生产和出口企业前三都在深甽镇。34家相关企业年产量达1500万根,年产值9.2亿元以上,占全国同类产品总产值的75%以上,占据全球约六成的市场份额。
2023年,台州市三门县被授予“中国冲锋衣服装名城”称号。全县共有冲锋衣生产企业300多家、电商销售企业200余家,年产冲锋衣超8000万件,年销售额约120亿元,业界称“十件冲锋衣,六件三门造”。
在赛艇领域,位于富阳的杭州飞鹰船艇有限公司是全世界产、销量均排名第一的赛艇企业,带动上下游百余家企业在当地集聚,富阳“中国赛艇之乡”的名号也由此而来。
在帐篷等户外用品产业方面,金华占据了浙江半壁江山。中国国际露营大会的产业调研显示,金华共有户外运动相关制造、销售企业2000余家,出口规模占全省一半以上。
“户外运动产业的细分领域中涌现出的这些浙江优秀企业,它们的背后有共性。”在肖亮看来,日用品生产经验的积累、产业的地域集聚、浙江企业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嗅觉,促使浙江企业在这条大赛道中占据多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位置。
从出口到内销的升级之路
“隐形冠军”们依靠出口业务积累下口碑与生产力。而近几年,户外运动、休闲娱乐的消费之风,在国内越吹越旺,国内对产品的需求也快速增加,这些企业开始在国内市场发力。
“从我们的订单中,这样的感知很明显。”宁波市金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林告诉记者,“企业正在自有品牌上投入更多资金、人力,产品的升级研发也瞄准国内用户的需求。”
刘海林拿起一只哑光黑与鲜绿配色的户外锅说:“这些户外锅具看似简单,但设计和工艺都非常讲究。比如这款,我们在锅底增加了聚能环,热效能提升了30%左右。”这一“微创新”的出发点,是研发人员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大家对于各品牌户外锅烧水效率低的吐槽。“另外,这个炉能装下1升水。我们希望改变户外锅传统的小巧造型,让大家在家里也能当普通锅使用。”这同样是针对国内用户对于产品“一专多能”的使用需求。
在生产运动杖的宁海兴达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生产线上的工人双手如飞,熟练地将杖杆与手柄衔接、拧紧螺丝,一支支运动杖迅速组装完成。
“我们从生产滑雪杖起家,现在的产品线有滑雪杖、登山杖、越野杖、老年杖。”该公司内销经理吴仔文告诉记者,产品线的丰富,离不开国内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这两年,国内市场的滑雪杖、登山杖卖得特别好。”仅去年,国内市场就卖出了15万根登山杖。
在吴仔文看来,传统登山杖的重量、便携性等都不理想,这也是该公司“微创新”的出发点,近年来推出的碳纤维、三折叠等不同款式的登山杖,将重量从300克降低到200克,便携性大大增强,“折叠起来,挂在腰间也方便。”
三门的冲锋衣企业则“卷”起了品类拓展,让冲锋衣的使用场景更广。
“更通勤、更日常,受众也更年轻,是这两年冲锋衣市场的一个明显变化。”森波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郑源森说。为此,在高端系列产品中,该公司采用了低饱和度的浅灰、米白、绿色等,工艺采用三层无缝压胶。此外,森波将安全无毒的防蚊剂加入纺纱面料,从而达到驱蚊、抑菌效果。
而蓝途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团队合作,研发了调温蓄热功能型冲锋衣、石墨烯抑菌型冲锋衣等产品。
产业与县城的双向奔赴
“浙江经济的一大特点,是‘块状经济’。”在肖亮看来,深甽镇、三门县等地的同类产业集聚,有利于当地打响品牌知名度,上下游产业也因此在深甽镇与三门县扎根,“地方政府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消费引导、产业引导,又会给行业带来巨大推动作用。”
乡镇、县城的发展与产业的融合升级是一场双向奔赴,两者碰撞出一场又一场的户外运动赛事或活动,这成了当地企业展示自身产品与进行品牌推介的绝佳舞台,“户外+”加出了县域活力。
“近年来,新兴体育赛事的承办地正从一二线城市向县城转移。”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社会所助理研究员陈倪垚告诉记者。
赛事转移的背后,离不开县城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县城能级提升的内在需求推动。
去年10月,2024宁海越野挑战赛鸣枪起跑,深甽镇的运动杖企业自然不会放过赞助参赛选手越野杖的机会;今年3月16日的宁海马拉松上,运动杖企业为了休息区的展位能更多展示自己的产品打起了宣传战……
在深甽镇镇长陈云松看来,要把一根运动杖做好,既要靠长期的技术积累,还要学会“动脑筋”。在政府层面,“动脑筋”指的是为企业搭建更多平台、链接更多资源;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在产品上“动脑筋”,也要在营销上“动脑筋”。
去年10月,2024年国际皮划艇联合会“杭州超级杯”在亚运场馆——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开赛,参赛皮划艇大多产自富阳本土企业。
除了“小城大赛”,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引进针对产业升级的论坛、商洽会等,助力企业做好内功。
“我们希望通过集群式发展不断强链补链,优化冲锋衣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三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卢见飞表示,今年4月,他们将举办冲锋衣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服装名城商洽会,邀请众多知名服装企业和专业买家齐聚三门,通过品牌集合秀、行业专家探讨,让更多品牌、设计师和消费者了解三门冲锋衣的发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