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腾笼换鸟提质效产业发展再升级
日期: 2025-08-30来源:国际商报
用“1”换“9”,该怎么做?又能换来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聚焦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的发展路径,以“腾笼换鸟”为笔,助推产业链条环环相扣的精彩答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走进经编产业园内的八方区块,建设热潮扑面而来:海宁丰石经编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锦氨经编面料、海宁嘉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纬编弹力面料等项目有力推进,一股股实干动能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很难想象,2022年,这里是另一番景象——128亩土地上只有1家企业,年产值仅4亿元,亩均效益低、产能弱等问题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腾笼换鸟’势在必行。”海宁经编产业园相关负责人的话掷地有声。2023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划破长空,八方区块正式告别旧貌,迎来“新生”。
推倒重建后,如何让土地重新集聚产业与人气?海宁经编产业园负责人胸中自有丘壑。围绕专注于生产功能性面料、汽车内饰面料、家纺面料等成品面料的企业,经编产业园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以链式思维抓招商,精准对接优质项目资源。
恰逢此时,深耕经编织造20余年的海宁九鼎纺织有限公司因后整理能力不足,发展受限,迫切需要延长产业链从而打破当前瓶颈。双方一拍即合,九鼎纺织年新增9000吨新能源汽车内饰面料及功能性弹力面料项目迅速落地。
今年6月,该项目正式投产。“现在,我们在园区内就可以完成产品后整理工序,不仅大幅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更在质量把控、品质标准执行、生产过程留痕等方面都掌握了一定的自主权。”九鼎纺织董事长金振宇介绍。
值得关注的是,与以往生产车间建造不同,九鼎纺织这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特点更加鲜明:通过安装“数字大脑”,完成了对生产过程的全流程监控,产品质量把控更加严格;全力推进“机器换人”,实现了降本增效;采用中水循环利用、太阳能光伏供电、购买一级能耗设备等方式搭建低碳生产模式。
“旧巢”换“新凤”,不仅构筑了更具优势的产业竞争力,还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作为海宁经编产业园的本土企业,海宁市顺宇纺织有限公司早早瞄准这块土地,投资7000万元在此实施增资扩产项目。
“目前,我们的年产4000万平方米蓬盖材料基布建设项目已经开始盈利。”谈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顺宇相关负责人难掩喜色,“去年,我们公司的产值是5000万元,今年在这个项目的助力下,预计年产值能达到8000万元左右。”
项目招得进、发展得好离不开海宁经编产业园的鼎力支持。在八方区块建设中,园区围绕企业个性化诉求,提供相应帮助,用服务“底色”打造营商“成色”。
以地下车库建设为例,招引的9个项目,有8个在一楼摆放经编机。但由于机器较重,一旦在下方挖地下车库,会导致承重力不足。因此园区在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时,特意避开了企业将来摆放经编机的位置,合理规划地下车位。
“未来,八方区块的年产值预计能达到15亿元。”海宁经编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相信,立与破并非割裂,每一次的‘破’,都将为新的‘立’创造空间。‘革故’与‘鼎新’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向新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