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主体完工 较原计划提前半年完工
日期: 2025-06-27来源:浙江日报
工人正在浇筑南湖枢纽最后一段防浪墙。 本报记者 董旭明 摄
浙江日报杭州6月25日讯 (记者 唐骏垚 吉文磊 通讯员 马丁 田野 谭琴) 25日中午11时30分许,随着南湖枢纽最后一面防浪墙浇筑完成,省“千项万亿”工程——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主体正式完工。这意味着,杭州市余杭区境内的西险大塘全线升级,防洪标准从百年一遇提升至200年一遇,排涝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
西险大塘是东苕溪右岸堤防,始筑于东汉,跨余杭区和德清县,全长约44.6公里,是阻遏苕溪洪水进入杭州城区的最后一道屏障,直接保护杭嘉湖平原1500多万百姓安全。2022年,省委、省政府将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列为省级民生工程、“千项万亿”工程,当年8月即实现先行段开工建设。
此项工程总投资58亿元,包括西险大塘杭州段38.7公里在内的堤防加高加固、南湖枢纽新建、5座节制闸改建等核心任务,累计加高加固堤防52.9公里。历经800余天奋战,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加持下,主体工程较原计划提前半年完工。
防洪标准和排涝标准的提升,让沿岸村民更加安心。60多岁的洪焕平一直生活在苕溪边,他是中南村党总支书记。25日上午,他就来到南湖枢纽,要亲眼看看最后一面防浪墙浇筑:“这次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主体完工,防洪标准提升到了200年一遇,我们期望能彻底消除险患,让‘安’字稳稳扎根。”
西险大塘的核心功能是防洪排涝,是一条“安全堤”。沿线百姓期待能打通“安全堤”向“发展堤”的转化通道。洪焕平盼望着堤塘摇身一变,成为一条充满生机的绿色风情带。走在堤岸上,记者看到,堤岸路边平整,堤防背面坡度变缓,各种绿植已种植,错落有致。“生态和环境好了,游人也会更多,他们既能了解西险大塘往昔的故事,也能欣赏独具魅力的秀丽风景。”他说。
目前,余杭以西险大塘为主线,同步实施基础设施提升、重要节点打造、沿线村庄风貌整治等配套工程建设。今年将实现骑行道、慢跑道、慢步道“三道”贯通,打造连接良渚文化大走廊与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纵览五千年”精品马拉松线路等。
此外,在虚拟空间里,余杭用AI技术再造了一条“西险大塘”。西险大塘的数字孪生系统是整个工程的建设重点之一。在指挥调度大屏上,记者见到了西险大塘数字孪生系统的三维可视化界面,只见200余个监测点位闪烁其间。据介绍,通过应力应变传感器、位移计、水位计、渗压计等实时传输数据,一旦发生偏差,该系统会立即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