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共富进行时︱嘉兴市:构建“三全”心理教育“生态圈” ,赋能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日期: 2023-03-27来源:浙江发改
嘉兴市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统筹谋划,突出全域统筹、全员育心、全程服务“三全”机制,全面建构“互通共享、跨界融合”心理教育生态圈,相关经验成效先后获新华社、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等多个主流媒体报道。2022年,教育部义务教育心理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嘉兴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辅导室建设等方面获评最高等级。
画好“全域共享圈”
立体化构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一是“面”上统筹,织牢心理服务网络。破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孤岛”效应,打通“三横两纵”五大共享通道。“三横”是指建立学校与家庭、教育与卫健、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横向通道;“两纵”是指建立“市级、县(市、区)级、镇(街道)团组(片区)、学校”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纵向机制,以及中小学心理高危学生档案信息共享纵向机制。目前,全市建有市级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总站,形成“1总站+9县市分站+55个服务团组(片区)+336个中小学校服务站点”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二是“片”上联动,提升心理服务能级。建立“驻站办公-集中备课-组团服务-会诊研判-服务升级”的“总分总”螺旋式上升心理服务模式。汇聚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力量,抽调学校专职心理教师驻站集中办公,以服务团组形式下片区现场把脉,开展片区心理健康服务和指导,对现场带回的问题和平时收集的问题,通过团队定期集中会诊,研判提升策略,优化服务方案,实现服务迭代升级。
三是“点”上发力,打造心理服务特色。多角度探索本土化、特色化积极教育实践路径,全面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品质,构建“一校一策”心理健康与积极教育实践课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校校有阵地、一校一特色。全市建有省中小学心理辅导一级站26个、省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性学校105所,培育积极教育种子学校50所。2022年,全市中小学围绕抗疫心理调适、教师心理关爱等主题开展讲座或团体辅导活动1000余场。
画好“全员共生圈”
多层次建强心理健康服务队伍
一是优“塔尖”,强化专业心理团队。以服务总站为试点,建立“1+X+Y+N”心理健康专业团队,即1个心理专家团队、10个心理顾问工作室、百名心理专职教师、千名心理危机干预教师、万名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团队分教研组、核心组、服务组三个层级,定期开展个案研讨、课程研究、心理调研和心理科研四类集中研训,提升团队专业能力。
二是强“塔身”,提升教师育心能力。建立分类进阶式专业培训体系,面向中小学教师开展分类进阶式专业培训,实现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覆盖“五个一批”,即一批专职心理教师、一批分管校长、一批政教主任、一批年级组长、一批骨干班主任。创立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积极心理工作坊,实现班主任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全覆盖。目前,全市中小学95%的教师持有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证书,3367名教师拥有省心理健康教育AB证。
三是壮“塔基”,厚植家社育心合力。在全市家长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程,面向学生家庭开设亲子体验、绘画减压、沙盘游戏等活动,提升家长育心能力。组建家庭积极心理学习小组,招募积极教育“种子家长”,开办家庭教育大讲堂,推进每位家长争做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老师”。2022年,全市挂牌成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示范校30所,培训家庭教育指导教师90名。
画好“全程共助圈”
全方位打造心理健康服务生态
一是“线下+线上”全方位关爱。线下,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心理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及家庭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线上,在全国率先设立公益互动平台“嘉心在线”,在全省率先开通教育系统24小时心理护航热线“88517885”,建立“研学有约”数字化体验新场景。2022年,仅心理护航热线提供咨询服务2028人次,成功干预轻生意向高危个案27例。
二是“校内+校外”全学段覆盖。校内,根据幼小初高学生心理成长规律,构建“一校一策”积极心理课程体系,推出“健心开学第一课”等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校本(园本)心理课程已逾200门,获国家、省市级精品课程近80门。校外,常态化开展以积极情绪、团队合作等为主题的心理研学活动,推送“阳光成长”青少年心理与家庭教育融媒体节目,受众83.2万人次,让心理关爱从学校延伸到社区、赋能到家庭。
三是“评估+干预”全闭环服务。出台《“幸福健心——青少年心理援助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动态筛查,对筛查异常情况,进行学校评估、总站评估、医教联合评估三级评估、分类辅导。通过闭环式心理评估与辅导干预,解决厌学、休学学生“评估难、转介难、转介后跟踪辅导难”等问题。截至目前,已为高危学生提供追踪干预1145人次、回访1132人次,面对面心理咨询延伸服务11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