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规划”助力城市空间治理
日期: 2025-10-13来源:温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林迎颖 通讯员 张甜甜) 近日,《中国自然资源报》专题报道全国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先进经验,温州作为浙江省唯一入选城市,与北京、上海共同成为全国实践典型,创新做法获国家层面肯定和推广。这一殊荣的背后,是温州通过构建审批集成“数字新底座”、推进用途管制全周期数字化管理,为城市空间精准治理和高效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市聚焦审批流程整合、事项集成与数字赋能,推动规划用地审批体系系统性重塑,以“跑起来”的审批速度和“活起来”的资源利用,全面激活资源要素的乘数效应。在此背景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浙江省浙地智管”场景试点的基础上,借助“温州城市大脑”的技术优势,通过“AI+规划”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用途精准管制、审批服务优化与执法效能监管的全链条、一体化智能跃升,实现从“人治”到“数治”的跨越。 聚焦于“规划一张图”与“审批一条链”两大核心场景的打造,资规部门从根本上破解了传统治理的痛点难点。 其中“规划一张图”有效整合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以及“三区三线”、地质灾害点等多类空间数据图层,构建起“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时空数字底座,彻底解决了过去各类规划互相“打架”的问题,实现了从“多头管理”到“一图统管”的根本性转变。 而“审批一条链”场景,则着力破解了过去建设项目审批政策文件材料繁多、理解门槛高的难题。系统可对建设项目进行智能空间适配,并自动生成一份清晰的“智能诊断书”,做到“三个说得清”:说得清“哪里有问题”、说得清“能不能批”、说得清“怎么批”。这使得即使是不太熟悉业务的人员,也能轻松掌握复杂的审批规则。以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瑞安联络线项目为例,系统精准识别出项目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和风景名胜区,出具的适配报告不仅明确了审批可行性,更给出了专业调整意见,并通过系统自动优化线位,成功避让了约90亩优质永久基本农田,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此外,系统还为每个建设项目生成“全链审批路线图”,全程可视化展示项目从启动到完结的各环节进度,并实施动态跟踪。对出现“红、黄”预警的项目,系统会自动生成提示函,推动问题及时化解、闭环管理,极大提升了审批效率。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为全市36个“千项万亿”单体新建项目全部落实用地保障或明确路径。完成省“百大”项目用地报批12件,批准面积3764亩,涉及投资额641亿元,已报批的投资额居全省第一。高效完成温福高铁、228国道等国家用地预审,保障用地9600亩,其中228国道瑞安段用地预审从自然资源部正式受理到批准仅用时4日,创下自然资源部预审审批时限最短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