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回应”靠务实行动(纵横)
日期: 2025-11-17来源:人民日报
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总馆的纸质留言簿,几乎每隔一两周就会被写满。实际上,那里的留言簿也曾沉睡多年,每月收到的意见寥寥无几。读者留言为何突然增多?原来是因为读者写下的意见建议都能得到图书馆的及时反馈。
读者反映椅子脚架磨损、移动时有噪声,馆方立即更换了所有被磨损的凳脚;有人说直饮水有异味,图书馆联系两家机构做了水质检测并公示报告;有读者指出馆内噪声问题,工作人员随即改变了轮值巡查的方式……这种“说了就有回应”的确定性,助力图书馆不断改进工作,也悄然改变了读者与图书馆沟通的方式。现在,留言簿上除了投诉和建议,还有一些人的情感倾诉,有读者在别人的留言下“跟帖”互动,让留言簿几乎成了一个小型社区论坛。
“说了就有回应”,听起来并不难,但现实中仍有不少地方做不到。比如另一个规模较大的区级图书馆,意见簿中虽有读者对设施与管理的简短建议,但很多人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因为他们觉得“写了也白写”。一些地方的意见簿、意见箱、网上留言区,为什么被认为是表面文章?就在于人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既得不到及时回复,也看不到由此带来的任何变化。
如今,一些人陷入“技术崇拜”,以为换成线上系统、智能平台,相关公共服务就能更高效。虹口区图书馆的留言簿告诉我们,再先进的技术,若没有“认真对待公众声音”的内核,也只是徒具其表;再传统的纸笔,若具有“回应闭环”的支撑,也能够赢得人心。人们在乎的,从不是沟通载体是纸笔还是屏幕,而是自己的声音能否被听见、被重视。
这场由留言簿引发的良性互动,是对做好公共服务的一次示范。真正把人们的呼声、意愿放在心上,开辟公众“愿意说、能够说”的空间,建立“保证事事有回应”的制度,就能使公共服务更好满足公众需求。毕竟,纸会泛黄,屏幕会更新,但“被认真对待”的需求,永远不会过时。
(摘编自《河北日报》,原题为《积极回应才是留言簿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