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减法”到“效能加法”
日期: 2025-11-07来源:人民铁道报
彭承军 陈海东 马 鑫 胡 杰
为基层减负,是锤炼实干作风、提升治理效能、推动企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如何答好基层减负这道关键题?今年以来,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按照“减负担不减担当、减数量不减质量、减频率不减效率”思路,从问题排查、精准破题到长效巩固层层发力,推动减负工作由“数量减法”向“效能加法”转变。
“e路通”打通减负“最后一公里”
“怀化到广州来回近10个小时,夜间‘天窗’作业后,女职工回临时住所不方便,这个作业流程需要优化。”今年4月,广州局集团公司减负专班收到怀化电务段的诉求。诉求提到,该段管内怀衡铁路、张吉怀高铁的相关设备检修,每次都要派人到广州登记,耗时费力,还存在安全隐患。
“基层的痛点,就是我们减负的靶点。”该局集团公司减负专班立即启动督办流程,协调运输部、电务部、调度所召开专题会议。仅用一周时间,新规落地:涉及一个调度台的设备检修,可在相应车站办理登销记。
这样的精准响应,得益于立体化问题收集网的建立。广州局集团公司广开言路,研发推广“e路通”综合平台,畅通职工诉求渠道,形成管理闭环。结合问卷调查、调研座谈等方式,今年以来,他们共收集减负问题746个、意见建议2.4万余条,梳理形成196项整改清单。该局集团公司坚持“一事一档”,由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逐项审核整改情况,确保“问题不解决不销号、职工不满意不收尾”。
惠州车务段职工曾振钦等5人的经历,体现出减负的“温度”。2024年下半年职工业务抽考中,曾振钦考出100分的好成绩,却因系统导出异常没有计入成绩。随后,他通过“e路通”综合平台提交了诉求。广州局集团公司职培部立即核实、主动认责、马上整改。
“我们必须以有错必纠的态度直面问题,用立行立改的行动兑现对职工的承诺。”广州局集团公司职培部主任李文东说。
减负不是“甩包袱”,而是将无效劳动变为有效劳动。根据一线集中反馈的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检查考核名目繁多等痛点问题,广州局集团公司通过调研、梳理、精简、论证等一套“组合拳”,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今年以来,该局集团公司共减少台账91本、2649项,项数同比减少71.7%;本级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目录从92项压减至71项,减少22.8%;发至基层的文件、开到基层的会议数量同比分别减少17%和3.65%,让广大干部“轻装上阵、担当作为”。
“瘦身健体”激发基层活力
为防止减负异化为“数字游戏”,广州局集团公司坚持对齐科技赋能与政策执行的“颗粒度”,确保技术服务于人,而非束缚于人。
“以前填一份申请单,要找3个部门签字,来回跑两趟;现在系统自动串联流程,点击几下鼠标就能办妥。”广州动车段检修车间助理工程师袁宇杰指着“网上办事专区”的界面介绍。这个“指尖大厅”整合了物资领用、作业申请、报销审批等18项高频业务,其背后是193个流程节点的反复优化。
“网上办事专区”还具有动态完善功能,以满足职工个性化需求。有职工反映“不清楚交通补助类别对应的金额”,他们就在相应选项设置自动填充功能;遇到审批流程复杂的业务,他们就创新运用“嵌套子流程”技术……
“我们做数字化,不是为了技术好看,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广州局集团公司信息技术所软件研发二室主任刘飞说。如今,“网上办事专区”的业务办理效率较以前提升70%以上,职工们亲切地称它为“不打烊的服务窗口”。
在长沙电务段,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职工告别了“背着台账走现场”的日子。过去,道岔巡检需逐点核对参数,信号机状态依赖手工记录。现在,遍布该段管内的传感器24小时捕捉设备数据,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弹窗预警,原本需要数天的人工分析,现在几分钟就能完成。
“以前眼睛盯着数据表格看,眼花还怕漏判;现在系统自动标红异常、生成报告,我们只需聚焦隐患进行处置。”长沙电务段长沙南高通车间监测工区工长丁成拿起手持机,展示系统推送的预警信息。数据显示,数字化技术投用后,该段人工巡检频次减少32%,设备故障响应速度提升40%。
10月20日,在株洲车辆段株洲轮轴车间内,液压机的金属咬合声与智能工位的电子提示音此起彼伏。“升级智能设备后,原本需要120分钟填报的台账,现在2分钟即可完成,系统自动推送的检修日报,比手动更规范、更及时。”株洲车辆段株洲轮轴车间工程师刘戈灵说。
让算法消化重复劳动,让人工保持价值判断。随着“人机共智”的生态形成,铁路职工正逐步从“设备操作工”转型为“机器指挥官”。
建立常态长效化减负机制
减负不是“一阵风”,需要制度把成果固定下来。广州局集团公司在持续推进问题整改的同时,着力构建“长效化、常态化”减负机制。
今年9月,广州局集团公司研究制订的《“e路通”系统运用管理办法》,逐步上线“政策看板”“站段间交流平台”等模块,促进平台规范管理、功能完善、高效运行,进一步发挥群众监督力量。同时,他们还联合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利用“e路通”综合平台开展“党建好问题”“合理化建议”征集等活动,激活基层治理动能。截至10月20日,“e路通”综合平台共收集干部职工提报事项3929件,完成销号2947件。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曾经,发牌考核一度成为困扰干部职工的难题。今年以来,广州局集团公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修订完善《运输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突出正向引导和绩效导向,核减运输站段领导班子副职和职能科室科长发牌量化指标,让考核“瘦身健体”。
与此同时,该局集团公司季度党建工作开展联检互评,实行同类合并、多部门“组团”督导,督导事项减少20%以上;机务部、物流事业部等部门修改、废除“土规章”“土政策”80余项,有效推动考核频次减少,指标大幅精简。
减负带来的变化,最终体现在职工的干劲和企业的发展上。10月28日,海口车务段海口站运转组党支部书记羊洪保,拿着只有薄薄两页纸的《职工政治学习计划》走进学习室。“以前学习通知一个接一个,内容交叉重复,整理就要花半天;现在段里把所有学习要求整合在一起,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开展职工学习时,他不再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而是结合调车作业实际,组织职工讨论安全要点,“职工参与度高了,学习效果也更好了。”
在粤湘琼三省铁路沿线,这样的变化处处可见。长沙车务段通过“铁眼”监控系统,让干部从“办公室盯屏幕”转向“现场查隐患”;深圳车站把《党建工作业务问答》精编为操作手册,便于基层党务工作者“按图索骥”……这些变化,让务实管用的制度“篱笆”越扎越紧,职工的获得感越来越强,企业的“战斗力”持续提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广州局集团公司将继续抓深抓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团结广大干部职工在改革发展一线不断焕发新活力、展现新作为,以优良作风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铁路企业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