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媒体内容生产传播中的实践分析
日期: 2024-11-19来源:传媒评论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媒体内容生产传播领域尤为明显。传统的媒体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媒体内容生产传播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包括内容生成、选题辅助分析、智能化生产、内容推荐与个性化定制、传播价值分析等方面。通过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内容生产传播中的具体实践策略,有助于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帮助媒体从业者更好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媒体内容生产传播效率,进而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2024年5月10日,封面新闻客户端进阶到10.0版本,深度融入智媒体大模型技术,驱动“策、采、编、审、发、反馈”一体化,更懂用户的价值需求和视听喜好,并在辅助创作、内容审核、智能交互等场景提供有力支撑。
一、人工智能和媒体信息融合的特点
(一)多环节融入
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信息的采集、编辑、生产和传播等各个环节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技术支持下,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智能终端来获取数据信息,同时还可以将生产出来的信息利用这些智能终端快速地发布到网络上,从而实现信息的快速连通和广泛扩展。另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大数据推荐、算法推荐等,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定制服务,自动为目标人群推荐相关内容。封面新闻打造的“灵知”主流媒体算法,对其内容上载、审核、发布、反馈等各个环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打破信息茧房,不仅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视听喜好,而且还能将正能量、热流量的新鲜资讯推送给用户。
(二)全过程渗透
基于“媒体融合”和“万物互联”这样的时代背景,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完成实时捕捉热点信息,还能自动提炼核心要点,并精准推送给目标受众,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信息的覆盖面以及影响力。封面在智媒云大模型的能力支撑下,已经实践出一套“策、采、编、审、发、反馈”一体化解决方案,全过程参与内容的生产与传播,从全网线索的采集和分发开始,并最终通过内容传播全网数据进行效果反馈,极大地提升了内容质量和智能化水平。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生产和传播全过程的渗透,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丰富、精准的信息服务,也开启了由大数据驱动的全新时代,充分体现出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三)全方位革新
除了全过程的渗透,人工智能技术也给传媒行业带来全方位的革新,不仅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革新,更是生产传播手段和能力的革新,也对人才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带来革新。虽然,有不少人对传媒教育、传媒发展表达了悲观情绪。但是,可以看到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媒体变得更加智能,交互体验更好,反馈更及时。封面新闻10.0的迭代功能中,AI新闻图谱、智能动屏、精选频道等功能都是人机协同,并且反向促进采编体系的智能化建设和内容运营能力建设,效果评价上也更注重全网流量和及时反馈。另外,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共同应用下,封面新闻更加注重用户的个体需求,以满足使用者的信息感受为重点,并以“小封”智能助手、多端互联互通、个性化栏目设置等全新的方式进行信息多维传播以及和使用者的互动。
二、人工智能在媒体内容生产传播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提高信息采编的效率
在从融媒体到智媒体快速发展过程中,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人工信息采编模式不仅对新闻的时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降低信息的二次创作和传播效果。为了获得更多的线索、提高生产力,封面新闻开发了“热点捕捉与分发系统”,其核心功能就在于实时抓取全网竞品、爆料、热搜、地域线索,从多个维度出发,赋能内容的二次创作,提高生产效率。在这个二次创作的过程中,媒体在很多时候都需要将信息的接收者变成内容的协同生产者,这个时候,用户便有了双重身份。有了“热点捕捉与分发系统”,信息采编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再辅以AIGC“小封智作”平台,文字、音视频等信息也可以在数秒之内快速形成,这既节省了人力资源,又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产出效率。
(二)有助于提升信息传播的精准化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高效地捕捉到用户的喜好与个性化需求,让“用户画像”变得更加明确,进而能够更好地生成信息和精准化推送信息,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信息内容,从以往单一的生产方式逐渐向个性化、客体化和差异化的内容生产方式转变。封面新闻10.0版本的精选内容,便是“为用户搜集和推荐更有价值的信息”的最好实践。进入到封面新闻客户端的界面,首页有智能“动屏”筛选出了实时的热点新闻、深度稿件,并以海报的形式推荐给用户。它的内容是以“算法筛选+编辑推荐”的方式生成,在封面自主研发的“灵知”主流媒体算法驱动下,结合全网热度、内容精度、用户关注度等多维度要素,打破信息茧房,24小时不间断地筛选出个性化、正能量、热流量的信息资讯。封面“动屏”将在对全网热点新闻传播情况和用户阅读习惯的学习中不断进化,不断贴近每一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当然,用户还可以通过“关注”功能,定制个性化内容。在这种互动中,实现传播的精准度和个性化。通过挖掘和分析用户画像和舆情等信息,能够实现精准的信息推送,并分析用户的反馈,实现媒体内容的生成与传播。
(三)有助于实现信息传播的可视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可视化不再局限于视频配音、主持人直播等方式,而是在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下,逐渐向可听、可见、可触,甚至是沉浸式、人机互动的方向发展。短视频智能生产平台的出现,提供多种智能模板,涵盖时政新闻、体育赛事、娱乐等多种应用场景,有效促进数据的可视化、视频化和自动化查询。在视频化传播的大趋势下,封面新闻强调“无视频不传播”,向用户提供直观丰富的视听体验。封面新闻全新升级的视频栏目,涵盖了MR、AR、VR等沉浸式视听技术,并运用最新的AI文生视频技术,生产出更多的优质视听产品,包括剧情演绎、3D还原、视频评论等。
三、人工智能在媒体内容生产传播中的实践应用
(一)智能化内容生产
基于深度网络的自然语言生成(NLG)实现了从结构到自然语言的转换,高品质的信息可以极大地增加使用者的互动性。在NLG的应用下,可以自动生成符合需求的各种内容,包括新闻报道、体育新闻等,可以有效改善媒体内容的质量。同时,NLG也能按照使用者的喜好来对个性化的内容进行定制,将新闻推送与广告推荐相结合,为用户提供其感兴趣的内容。在媒体内容洞察方面,自然语言处理(NLP)可以用于对文字资料的处理、分析,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标识,这在媒体内容创作中可以提供高价值的信息。
例如,封面新闻“小封智作”智能化内容创作平台, 便是集内容理解、内容生成、智能交互为一体的人工智能工具集。“小封智作”平台通过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自动生成新闻稿件。这些稿件基于预设的模板和规则,能够快速地覆盖各种新闻事件,如体育赛事报道,系统能够自动收集比赛数据、球员信息,并结合赛事背景,生成详尽的比赛报道。同时,封面新闻还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内容审核,通过建立深度学习模型,封面智媒审核云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过滤出敏感、涉黄、涉暴、低俗等不良内容,极大提高了审核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保证了平台内容的健康性和合规性。
(二)主流媒体算法
将算法推荐方法引入到媒体内容生成与分发过程中,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中应用的关键。该算法推荐核心思想是基于用户对内容的使用,利用机器学习等方法,分析用户的行为,并对其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利用算法模型对内容进行分类和推送,最终达到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同时,该算法推荐还能辅助媒体进行准确的用户分析、营销推广和市场细分,提升媒体运营及经营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达到精准的推送和服务,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封面新闻“灵知”主流媒体算法,对新闻稿件和用户评论进行情感倾向识别,这使得编辑人员能够更好地把握新闻事件的舆论走向,同时也为内容推荐提供了有力支持。针对社会媒体的评论、新闻以及用户的反馈等,“灵知”主流媒体算法能够有效进行处理,通过对用户感兴趣、需要和关心的问题进行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群体定位,并对其进行优化,从而提升生产和传播效果。另外,“灵知”主流媒体算法能够对用户的回馈进行分析,实时掌握用户的意见与态度,这样才能适时地对媒体内容战略进行调整,提高媒体内容的品质。当然,除了满足用户的喜好,“灵知”主流媒体算法还能打破信息茧房,让用户感知世界的精彩和多样。
(三)AI赋能内容联接
AI内容联接,是通过实时互动、智能实时上载、智能实时分析、智能实时协同等能力,打破AI互动障碍,重构交互体验。新闻客户端的内容运营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如何创新,并与用户实现有效互动,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封面新闻的“AI新闻答题”,创新性地应用了AI大模型工具,将答题活动与新闻报道紧密融合,在短时间内,达成了超过60%参与用户跳转阅读相关新闻报道的转化效果,在提高用户参与度和黏性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四)风格化智能体
“风格化智能体”是一个高度个性化、智能化的对话式AI,通过人工智能和拓展现实等新兴技术,创造性地实现了信息交互形式。支持2D/3D自定义个性化人物形象、用户个性化聊天交互页面定制、对话内容连接到本地私有知识库、语音模型驱动等功能。
封面新闻打造的苏轼、诸葛亮“风格化智能体”,是封面智媒云大模型的又一创新应用场景,以智媒云传播行业大模型为能力底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涵,通过AI、XR等新兴技术,塑造的一系列带有历史文化IP属性的AI智能体。借助人工智能模型+行业大模型智能底座,该AI智能体通过专属提示词工程、垂类文化知识库融合,实现了对历史名人和传统文化元素的数字扮演和拟人表达。同时,在结合历史文化风格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沉浸式交互、多终端适配、泛在式传播的文化虚拟数智人,有效促进了更加个性化与连贯的交互体验,为用户带来了更为流畅和贴近人类交流的服务质量。拿苏轼数字人来说,其是基于2023年封面新闻9路记者奔赴全国“寻路东坡”大型人文采访采集和积累的大量与苏轼有关的公共数据和催泪数据。在封面智媒云大模型的训练下,一个带有苏轼“人设”风格化智能体就诞生了。它可以吟诵苏轼的所有诗词,还可以讲述苏轼的生平,连苏轼的朋友圈都一清二楚。类似的风格化智能体,可以通过万物互联的形式,在多种智能终端上呈现,广泛服务文化、旅游、展览、企业及城市宣传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