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文化学者详解宋韵文化
日期: 2025-03-20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3月15日电(记者 冯源)宋韵是从宋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它体现了深厚的积淀,强大的渗透,连绵的传承。近日,在“欲把西湖比西子——宋韵、苏东坡与西湖文化”沙龙上,杭州市历史学会宋韵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作协会员李飞表示,“盛唐隆宋”,这个“隆”,主要是指思想、精神、气质方面。宋韵文化中蕴含着生活美学的审美旨趣、生活文化,恰恰也影响着当今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化沙龙在位于杭州西湖宝石山上的文化地标“纯真年代书吧”举行。李飞表示,“韵”是一个美学范畴,在古代典籍中,其本义为和谐悦耳的声音,最早见于《说文》,现代汉语中常用义为风度、情趣、意味等。《世说新语》里就有“风韵”“神韵”等评语。南朝齐梁时期的画家谢赫提出的“六法”里,第一个就是“气韵生动”。“韵”字在宋代《集韵》一书中作为关键词,在宋代时常被文人雅士、才子佳人所使用,“韵者,美之极”。
李飞说,“韵味”是宋代标识明显的审美气质,指的是意味之美、意味之境。宋代文化转向内,崇尚淡泊,而韵味的最高境界,可以用朱熹的门生魏了翁的话来概括:“无味之味,至味也。”宋人绘画,主张艺文有“余味”、“远韵”,在创作上充分运用暗示、象征、隐喻等多种艺术手段,给人以一种朦胧而清晰、空灵而悠远、优雅而精美的艺术美感。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形容宋瓷是“初发芙蓉”之美,非常精辟地点出宋瓷之韵味。
宋人对“韵”的解释有很多。李飞认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来自范温。范温认为,“有余意之谓韵”,而余意就是 “大声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婉转,声外之音”,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感觉。据此,李飞认为“韵”并不是特指某一种风格,而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内涵,巧丽、雄伟、古典、富丽、深沉、稳健、清雅等风格,都可以用“韵”来形容。
李飞说,“韵”作为宋代美学的独特内涵,其实反映的正是一种开放、多元,且富有内涵的文化心态,也正是这样的文化心态成就了宋代的文化盛世。例如,黄庭坚主张“凡书画当观韵”,他评论苏轼书法“笔圆而韵胜”。辛弃疾的《小重山·茉莉》词中形容“茉莉”是“他更韵些儿”。南宋时期寓居临安的周煇也有这样的记载:“衣着曰‘韵缬’,果实曰‘韵梅’,词曲曰‘韵令’。由此可见,宋代时“韵”字确实为流行热词。如今,“宋韵”一词可理解为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