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发言没稿子
日期: 2025-11-07来源:
你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会议议程里本没有自己的发言环节,会上却突然被点名要求发言;本以为参加会议就是旁听一下,开会时才发现已被列入发言议程之中,根本没时间充分准备讲稿。
面对脱稿发言、即兴发言,很多人都会感觉“压力山大”。若是发言没稿子,如何才能做到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呢?
一、若是发言没稿子,冷静一下也不迟
《我是演说家》节目曾做过一个测试,演说者询问观众朋友们:“当你第一次需要当众演讲,你紧张或者害怕吗?请举手。”结果现场几乎所有人都举手了。当碰到临时发言的突发状况时,有些人会脑子一片空白、心跳加速,甚至语无伦次,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如何驯服“紧张”这只“野兽”,考验着一个人的心态和水平。其实,适当的紧张可以提高我们的兴奋度。当发言没稿子时,也许深呼吸一口气,冷静下来整理一下思绪,就能让我们的思维快速集中起来。
不用太过追求一次发言就语惊四座,也不必急于得到听众的充分肯定,放下包袱,适当降低期望值,表现出足够的冷静沉着,往往便是稳住局面的第一步。这远比慌慌张张地随意开口效果更好。
二、若是发言没稿子,条理清晰显才思
即兴发言时,很多人都会遇到“说话没条理”这个问题。明明脑海里有很多内容要表达,可是一开口就是零零碎碎、啰里啰嗦,逻辑混乱、内容空洞,说了半天仍像在云雾里打转,让人难以抓住重点,最后尴尬收场。
表达逻辑清晰、有条有理是有效沟通的关键一步。然而,即兴发言往往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充分思考,留给我们的时间可能仅有几分钟,甚至几秒钟,非常考验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如何才能在即兴发言中做到条理清晰、言之有物呢?首先,要明确发言的主旨是什么,紧扣主题思考自己的立场、观点,这样表达的内容就有针对性,听众就会觉得言之有物;其次,要快速罗列发言提纲,可用几个关键词确定表达的重点,分点讲述,让听众“一听了然”。当然,发言还要有的放矢,围绕理出的逻辑框架,不求面面俱到,把脑海中浮现的关联点、关键点理清楚、讲到位,就已经是一份不错的答卷了。
三、若是发言没稿子,真诚方能不口吃
古语有云:“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不管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真诚。发言也是如此,真诚永远是脱稿发言的必杀技。如果想的是怎么迎合听众,讲的内容可能连自己内心的那道关都过不了,自然就少了感染力、说服力。
即兴发言时,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如何包装我们的观点、如何修饰我们的语言。这时无须雕琢美化,也不必卖弄学问,真诚发言才是首位。讲自己真实相信的事、亲身经历的事,它们天然存在于脑海中,不用加工编造就能直接分享出来,语言上也往往更为流畅。最朴实的想法、最真诚的情感、最真实的心声,往往才是直抵人心的那股悸动。
四、若是发言没稿子,故事添彩更充实
人们都有一颗爱听故事的心。空洞的说教和枯燥的陈述很难让人记住,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快速地打开听众注意力的大门,把抽象的观点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画面和情感。
只会讲道理的人,永远赢不了还会讲故事的人。很多时候“讲一小时大道理,不如讲三分钟小故事”。相较于平铺直叙的观点,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能拉近发言者与倾听者之间的距离,而且能以小见大,让大家在情感交流中找到共鸣。
会讲故事,才是真正的“软实力”。那些即兴发言能力强的人,往往能熟练运用这项独特的“魔法”。在没有稿子的情况下,光讲理论、讲道理可能很快就无话可说;而若在论述观点的同时,把自己平时工作中见到的小细节、调研中了解到的小故事娓娓道来,一番发言常常就能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听众也更易接受发言者所传递的信息。
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一文中曾引用德国的一句老话:“远行者必会讲故事”。故事来自真实生活、来自平时积累,即兴发言需要树立讲故事的思维,学会讲故事、讲好故事,把道理寓于故事中,把概念融入案例中,才能让人耳目一新、产生共鸣。
五、若是发言没稿子,功夫还须在平时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的积累和思考就是即兴发言最好的底稿。
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过我们:“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那些发言逻辑清晰、侃侃而谈的人,其能力并非生来有之,他们更多是把功夫下在了很少有人看到的平时。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辩论,辩手在台上唇枪舌剑,抓住对方漏洞,立刻就能展开猛烈“进攻”,正是因为他们平时就花了大量精力收集资料、分析辩题,并时常头脑风暴,最终才能在辩论场上脱颖而出,即使面对对手临时抛出的质疑也能随机应变,快速找到破解之法。
发言没有稿子就像下水没有游泳圈,如果平时不练习,下了水就不敢游泳,永远只会是旱鸭子。想要即兴发言出口成章、打动人心,就须注意积累,把每一次阅读、每一次思考、每一次调研都视为在为下一次“即兴发挥”积蓄力量。
当你的知识储备足够丰厚、思维框架足够清晰、发言经验足够丰富时,你会发现,即兴发言并不可怕,没有稿子你也能作出一段精彩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