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常·争”计划 一体推进“9+2”重点工作
日期: 2025-02-14来源:今日常山
记者 邹建辉 通讯员 刘蕊琪 卢奕 范怡婷 徐亦昌 整理
县经信局
工业生产上,要稳字当头、激流勇进。聚焦产业强基,打好工业经济稳进提效攻坚战。围绕“工业强县”行动,深入开展产业研究,聚焦 “两柚一茶”、高端装备零部件两大县域特色产业,升级 “链长+链主” 双链驱动机制,链式攻坚“立柱架梁”,全面深化 “五链” 融合,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同时,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高地,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赋能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切实铸就县域经济的顶梁支柱。
企业培育上,要服务托底、腾育兼进。瞄准企业培育,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攻坚战。深入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激活“创新驱动引擎”,抢占新质生产力制高点。深入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积极引导推进传统产业整合提升、企业技改升级。持续深化绿色低碳转型和“亩均论英雄”改革,常态化推进开发区提质转型,大力推动企业 “智改数转网联”,以数字转型推动全域跃升。
消费提振上,要全程关注、知难而进。深挖市场潜力,打好县域商业提速扩量攻坚战。继续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用足用好“两新”政策,深入推进汽车、家电、3C数码产品、电动自行车等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迭代升级东方广场、北门历史文化街区等商业综合体业态,打造中心城区 “一刻钟” 消费服务圈。在更好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上取得新突破,短期内以推动批发业的增长来弥补电商零售业的不足,支撑GDP和服务业增加值;长期以贤风云仓电商产业园招引培育来支撑全年的零售业和社零指标。
对外贸易上,要扩大交流、取长补短。拓展开放格局,打好内外协作聚势赋能攻坚战。围绕开放聚势行动,深化“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深入推进衢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常山分区建设,落实好“外资企业圆桌会”,强化外资企业持续投资信心。对外增创新优势,推进有实力的企业适时布局全球生产营销网络,促进外贸外经高质量增长。深化常山-长兴结对促共富协作,围绕“产业促共富”核心目标,加强交流互访,充分发挥常山资源禀赋优势,引入长兴工业大县产业经验,实现山区县“借船出海、借梯登高”。
县工业集团
县工业集团以“常·争”计划为牵引,以更多发展实绩为打造更具共富成色的“浙西第一门户”贡献更多力量。将主要通过以下路径举措全力贯彻落实。
持续加速推进衢道新能源、柚芯微电子、迦智科技等项目建成投产,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取得更多实绩。
在发展成色上“争优”。深化推进常山经济开发区赋能提质工作,在谋划建设项目、资产盘活、拓宽投融资渠道等方面争先创优。园区EOD项目力争一季度通过评审进入省级项目库。工业污水处理厂、科创中心一期装修、产农融合基础设施提升、辉埠片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小微产业园改造提升等项目实现开工,2025全年固投出数保3亿元争4亿元。
重点抓好开发区常态化提质转型资产收购、球川古城岗地块收储、现代农业园区和龙潭水库安置区等区块做地工作,为园区发展腾出空间。按照评级要求重塑股权架构,力争完成产业平台AA评级。加快筹建股权投资基金,创新开展股权直投。运用好各类金融工具,积极向上争取,试水企业发债,全力做大资金盘,为园区建设和集团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常山经济开发区
常山经济开发区将深入践行“常·争”计划要求,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状态,加力提速、奋勇争先,为打造更具共富成色的“浙西第一门户”贡献开发区力量。将主要通过以下路径举措全力贯彻落实。
以超常决心,助推开发区高质量考核争先进位。持续做大产业经济,重点围绕高端装备零部件、“两柚一茶”特色主导产业狠抓创新提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赋能,为实现常山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动力。力争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力争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跻身全省前30。
以非常力度,推进项目招引提质增效。聚焦主导产业,深化“五链”融合,充分开展链式招商,推动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打造培育新增长点,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优质项目,加快形成更多增长极。力争全年招引和服务落地产业类项目1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1个以上。
以异常定力,紧抓开发区平台能级持续提升。以新一轮控规修编为契机,聚焦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常态化开展提质转型攻坚行动,优化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路网规划、商业配套等,提升园区平台能级,确保每年盘活存量土地300亩以上,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保障水平。
辉埠镇
辉埠镇贯彻落实省、市新春第一会和县“常·争”计划推进会精神,将主要通过以下路径举措全力贯彻落实。
以超常决心做强工业经济,在经济总量上争进。片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5%以上,力争全县份额占比50%以上。瞄准特种纸、新能源等特色产业赛道全力招商,扶持“哲丰系”产值上65亿元。将向上“跑项争资”作为项目工作的重要引擎,紧盯国家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做深项目前期、做好项目储备。重点加快铁路专用线、竹制浆等项目的落地建设。健全工业专班运行机制,组建招商引资、全程代办、企业服务小组。
以非常力度缩小三大差距,在乡村振兴上争先。做大做强“三辉”公司,建立村级“供资金、供资产、供资源”,由强村公司“保建管、保招商、保收益”的“三供三保”模式助力村、企、民共同富裕。推广路里坑和童家模式,将乡村闲置资源进行创新性转化,整村运营,发展流量经济,变“打卡”为“刷卡”。联合各领域群体共同参与“千万工程”,构建“大群团联动”工作格局。
以异常定力提升集镇品质,在产城融合上争优。将久泰弄集镇发展与县城狮子口片区建设一体贯通,打造城区“北大门”。启动强村富民综合体项目建设,投用久泰弄农贸市场,开展石姆岭集镇TOD建设,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加快全面硬化、沿线彩化、节点亮化、配套优化“四化提标”,推进常辉线扬尘专项治理,持续深化“镇企联创”机制,在园区绿化、保洁上下足功夫,提升园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