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每周时评)
日期: 2025-07-04来源:人民政协报
《意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系统观念和改革思维谋划民生大计,将社保、教育、卫生与健康、就业、养老、育幼、助残等社会政策纳入一个总体政策框架中,推动各类资源集约整合、政策协同推进,为制度运行注入持续动力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出台的综合性民生政策。《意见》充分彰显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清晰标定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生为大”的价值航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意见》通过创新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体系、精准破解急难愁盼现实难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奠定坚实的民心基础与社会根基,是未来一段时间引领民生工作的重要指引。
深刻理解《意见》的重大意义。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格,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人民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抓经济促发展,说一千道一万,都是为了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更舒心更安心。《意见》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核心就是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新的民生要求,尤其在经济转型和人口结构深度变化阶段,不同群体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意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系统观念和改革思维谋划民生大计,将社保、教育、卫生与健康、就业、养老、育幼、助残等社会政策纳入一个总体政策框架中,推动各类资源集约整合、政策协同推进,为制度运行注入持续动力。这是从“碎片化供给”走向“系统性统筹”的重要跨越,将有效提升民生保障的整体质量和治理效能。正是这种源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政策安排,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本质,展现了执政为民的制度优势。力度与温度兼具的政策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的集中体现,更是不断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担当。
准确把握《意见》的核心要义。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动力,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来越有信心,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新时代以来,我国民生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资源配置不均、制度供给不平衡、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中央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与人民现实需求,制定出台《意见》,系统梳理并部署民生领域的重点任务,无...